房屋结构仅仅满足建筑强度设计就够吗
张思功
滑铁卢大学土木工程
关键词:建筑、结构、共振
2000年6月的一天,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人行桥建成开放,吸引了人们的关注。这座桥由钢管和拉索建造,简单优雅,由著名结构工程事务所奥雅纳设计建造。它连接着Tate 现代艺术馆和圣保罗大教堂。使她们跨越八百年的历史交流对话 桥的建造也是为了庆祝新千年的到来,于是被叫做千禧桥 (Millennium Bridge,London)。谁料,就在大桥建成开放的第一天,有差不多9万人涌上,同时留驻的就有2000多人, 导致大桥剧烈摇晃。即使之后两天,上桥的人数被限制,但桥梁震动依然没有减弱,于是千禧桥关闭。直到2002年,在加了大量的阻尼装置之后,千禧桥才重新开放。
究其原因,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轻型结构之后,人群行走会引发桥的过量振动。一定条件下,桥的质量越轻,振动加速度越大。虽然这样的振动并不会引起桥梁的损坏,也就是说桥梁的强度没有问题,但是却会引发人群的恐慌,这样桥的适用性就成了大问题。人的行走频率一般在2Hz左右,如果桥的频率在8Hz以下,共振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。千禧桥成为一个经典的工程失败案例,直接将一门新兴研究课题-人致振动-推向高潮。要知道,以往的桥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桥的自重比现在的桥大很多。
纵观人类建造史,我们无不是想方设法来摆脱地球引力的影响,朝着更高,更长,更大来发展。过去几十年,工程结构材料强度日益增加,跨度越来越大。工程师原本以为解决了强度问题就可高枕无忧,但是振动问题却让他们重新陷入思考。类似的振动舒适度问题,也在楼板设计中出现,以往的楼板跨度小自重大,随着钢构件的参与,跨度越来越大。虽然自重也不小,但是楼板的频率降低了,人群行走作用下的振动问题也突出了。还有的楼板使用轻型钢材,人的自重能到楼板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,人能引起的振动响应也就越大。强度有保障,但是振动却恼人。
最后,我们要明白永远没有完美的材料,每一种建筑材料各有优缺点,没有一劳永逸的买卖。一个好的设计师就是要熟悉这些材料的优缺点,然后进行设计。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路易斯 康说的那句话:让砖和石头成为它想要的样子。同样,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建筑材料。
*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需注明文章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联系。
Post Reviews:
No reviews yet...